《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28 16:14:26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居里夫人

(出示居里夫人照片)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位朋友,她是谁?(居里夫人)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美丽,端庄,沉稳)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你对居里夫人还有哪些了解呢?(国家,成就-----)镭不仅可以治疗癌症,镭的发现是全世界的科学家第一次认识到这个原子并不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位,原子核在裂变的时候能放出更大的能量,以致后来原子弹氢弹的产生原子能的广泛应用。听了老师的补充介绍你对居里夫人又有怎样的印象?(很伟大,了不起,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者把大家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21课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居里夫人的哪些事?

(生读课文,师巡视)

三、品读感悟,研讨美丽

1、勾画重点句子,作批注

师: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想想居里夫人的美丽都表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勾画出多读几遍,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外在美

教师预设: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肃然无声。

居里夫人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看透未来。

指名读,读出这份美。(生再读)

师:可人常说美是最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所谓人老珠黄么,课文中却说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却定格在——历,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师:什么是定格?(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动的画面骤然而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句中指什么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美丽形象)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她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她这一刻的形象成了人们心中永不凋谢的美丽。)

师:也就是说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容貌上,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B内在美

① 坚定执着美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生: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的恶劣。我是从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谁还有补充?

生: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我体会到了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师: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实验过程也非常的复杂。(从哪看出来的?)从“一锅一锅”这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环境是这么恶劣,实验过程又是这么危险这么复杂,那么实验一两次能成功吗?你说说?(失败)

师:是的,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就像那位同学所说的他们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师:面对外面的冷言冷语居里夫妇没有放弃他们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矿渣,同学们你们有过烟熏火燎的感觉吗?(刺激鼻子打喷嚏,眼睛睁不开流泪,特别难受的感觉)

可居里夫人却从早到晚,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

晨曦微露时,在烟熏火燎中搅拌

夕阳西下时,在烟熏火燎中搅拌

烈日炎炎,大雪纷飞时,她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坚定执着……)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执着!

师:其实居里夫人这种精神远远不是我们这几句话里所能体会到的,你想到真正的那种环境中体验一下吗?那就带上你的慧眼,和你的思考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注意:屏息凝视

师: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师:是的,居里夫妇从发现镭到冶炼出镭整整用了三年有九个月的时间,老师折成天数算了一下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他们都在进行着冶炼溶解沉淀溶解分析,如果一天工作10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这么长时间才提炼出镭,体会着这份艰辛这份不易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成吨的矿渣,0.1克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成吨的矿渣中提炼0.1克镭,真是太不容易了!(读出你的理解,好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读出来好吗?)从 “三年又九个月”体会到了实验过程的漫长而艰辛。(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

师:你们知道吗,为了提炼出镭居里夫妇至少提炼了8吨以上的残石矿渣,也就是三辆大卡车那么多,但是那0.1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太多了,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多么不容易啊,体会着这份艰辛这份不易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过渡: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执着的美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后面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坚定执着的美呢?

生:“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 ……此处隐藏18100个字……外表美。书上有画像,不甚清晰。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

(生):第4段“男同学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经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师):为什么说这句写得好呢?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

(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师):好在用侧面描写,写异性眼中的形象。

2、还有的同学问: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感?对此你作何评价:

⑴ (赞同意见) 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身的美丽所干扰,突出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⑵ (不赞同但理解) 从作者的角度考虑,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⑵ (反对意见) 也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3、再看内在美:

在文章第4段谈到:“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发明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有同学问:“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示了她的“大志,大求”。

⑴ 爱国。

⑵ 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⑶ 战胜自我,勇于发明。

⑷ 为女性争回荣誉和地位。

4、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以上四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哪些地方,哪些具体事例表示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想到了就站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⑴ 淡薄名利:

(第7段:“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孩子去当玩具。”)

⑵ 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他人摸瓜她寻藤,他人摘叶她问根。”)

⑶ 艰苦奋斗:

工作环境恶劣:

(第3段:“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社会环境也恶劣:

(第1段:“……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师):如何理解文章第4段的“好像”有同学问过加点字“好像”能否去掉,作者是否有歧视女性的倾向,是否在贬低女性。

再读一读去掉“好象”,更糟了。作者并不歧视女性,他是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谈的。“好象”的作用是反而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也更加证明了居里夫人的不畏艰难。故作者在谴责社会的同时,也高度赞美了居里夫人。

⑷ 锲而不舍:

(第3段:“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第7段:“……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⑸ 忘我执着,不怕失败:

(第3段:“为了提炼纯洁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师):“可能”找得极有水平,体会以下它的好处。

⑹ 有自制力:

(第4段:“……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第4段:“……为了求得恬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⑺ 坚定,自信:

(第4段:“……必需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示出来!”)

⑻ 科学献身精神:

(第6段:“……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惨白乏力。”)

(第7段:“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以上即为“美丽”所在。

5、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⑴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⑵ 作者对她充溢了礼赞:

① 直接抒情:

(第6段:“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② 间接抒情:

(第7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段文字,体会一下其中包括的情感。

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同学各抒己见)

此外,我们还有同学提出了一些有关课文的商榷意见,也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文末提到了诸葛亮,毛泽东,以这两位名人来类比,并不是最为协调。

文末哲学意义的揭示似较为牵强。

最后一节讲她是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其实完全可以再加,她是一位屹立在人格高峰,人文高峰的伟人。

三、教师小结

最近(注:指2002年)国际数学家年会在中国召开,我们看到斯蒂芬·霍金,坐在轮椅上的他并不美丽,但我们又觉得他是那么美丽,一种跨越百年,千年的美丽。

(教师手拿一本书向同学展示)优秀大家课后看一本书《斯蒂芬霍金传》。

另外,最近两位费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沃沃斯基,拉佛阁),都是66年出生的,真年轻啊!

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很年青,希望大家也能在年轻的岁月里做出美丽的事情!

课后反思

1、尝试从理念上转变,评价一堂语文课,不是看老师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学动起来了没有,动得怎么样,动得好不好。教学中国的寻找和确定要从同学动身,要考虑到同学的实际需求。

2、同学课前提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启发了我,也协助我更加理解了课文。同学提问当然有不到位的情况,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错误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让我知道同学的兴奋点在哪里,他们认为的难点又在哪里。

3、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要能解决同学最困惑的即可:

二期课改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课文后,上课随同学情况而定。而原先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环节可以略去。

研究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同学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同学的研究,深于同学的研究。

课堂上要放开,让同学放开讲,同学很多时候能成为你的老师。让同学大胆讲,就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