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想》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想》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前三小节编写一段。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互动
画图——几个泡泡,看到画你想到什么?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与众不同最好。
二、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欣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充分说,教师语言渲染)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品读第一节
1.a.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指名读——校正字音(2人)
c.齐读,想:你认为我哪个地方想象最神奇?为什么?我想干什么?
2.想象:桃树枝上有什么?
动作演示理解:悠荡(师领读第2句,学生动作表演)
3.出示句子比较: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a.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
b.怎样才能读出桃树枝在风中轻盈、柔软、飘逸的感觉?(“悠”字拉长音)
4.播放视频(布谷鸟的声音),想象:布谷鸟的歌唱仿佛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师渲染气氛——齐声美读
5.齐读本小节。
过渡,引出课题: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愿望是美妙的,谁能帮我为这节小诗起个题目——我想。(板书课题)
我的想法不仅这一种,我还有其他想法——
(二)品读第二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上。
谁来读这句,说说我第二个想法?我的脚丫已经变成什么?
2.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我想干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说,相机出示第二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理解:湿软汲取甜美
3.结果怎样?出示第三句——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想象:绿色的篷帐是什么样的?在篷帐下你们会做什么?
模仿第一节美美的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个想法——
(三)品读第三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指名读。
2.长了眼睛的风筝看什么?引导用句式:看()多()(口头仿说诗歌)
引说:望呀,望——(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3.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齐读第三小节。
4.诗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语?望,瞧
(四)仿写课文
1.春天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愿望是那么美妙,请拿出笔来,像我这样写下来。
2.交流评议。
(五)品读第四节
1.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要把它们一吐为快与你们共同分享,自读第五节
2.指名读,说说:我想飞到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六)品读第五节
美好的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又写到——齐读第五节。
四、情感升华
1.总结:作者通过奇异的构思,神奇的想象,凝练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诗歌这种文体,借助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赞美美。
2.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我想》语文教案2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 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 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 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 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 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 ……此处隐藏3658个字……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我想》语文教案8通过学习《我想这样做》,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小朋友,我们有个健康的身体,大家在一起学习、游戏多么幸福呀!但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生活多么不方便,他们是多么痛苦!多么需要我们帮助啊!这节课我们来聊聊遇到残疾人时——《我想这样做》的话题。看看谁最有爱心,说的办法最好。
板书:我想这样做
二、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激情促说,生生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及图片,向大家汇报。
2、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自己会怎样想?怎样做?(请小朋友四人一组,生生互动:合作交流)
3、小结:残疾人多么可怜呀!他们多么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啊!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哪怕是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都会非常感激。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很快乐呢!
三、出示问题,师生互动,行为辩析,提高评价能力。
1、下面做法哪些对?哪些错?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不同意见。
一位同学走路一拐一拐的,大家取笑他。(错,为什么? )
小华看见路上有一位盲人要过马路,她就马上跑过去扶着他过马
路,并且还说:“小心点儿。”
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腿脚不灵活的残疾人,小丽马上站起来说:“我让给你坐。您请坐吧!”说着就扶着那个残疾人坐下。(对,你会怎样称赞她? )
2、设情境,谈看法。
a.一个盲人要过马路,我们该怎么做?怎样说?(生生互动:四人一组交流)
b.一个残疾人,走路不方便,想去商店买东西。我们又应该怎样说?怎样做?
c.有事情要告诉一个聋哑人,你应该怎样做?
3、写的练习:(把自己想的和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
在爱心卡上写一两句祝福残疾人的话,献给残疾人!
4、你想知道伙伴们在爱心卡上写的心里话吗?取出几张爱心卡来念给大家听一听。
评一评:谁最有同情心,写得也最能体现自己的爱心!
四、联系生活实际师生总结。
总结: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对残疾人的爱心变成实际行动吧!在我们身边不止是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伸出友谊之手,关心和帮助他们,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我想这样做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人间永远是春天
《我想》语文教案9一、学生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导入新课。
师:我这里有一位同学最近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征得这位同学同意的情况下,请他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读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师:这位同学通过这封信给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好。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许多人有交往
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讲给他们听。今天我们就和这位同学一样,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说明这次习作是来自学生的需要,学生愿意对老师吐露真情,而且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自信本属于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然而它对人的思维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它可以激发思维,引起人的创新冲动和激情。〕
二、指导学生审题。
师:各自默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作文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生默读习作提示。
师: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生: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文章内容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话。
生:对谁说,由自己定,习作内容应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写时要注意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生:写后读一读,不妥当的地方认真加以修改。
〔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习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三、指导选材。
师:根据习作题目要求,想想自己给谁说,说些什么话。
1.各自思考。
2.四人一组,相互说说,自己给谁说,说什么内容。
3.指名说说。(范围尽量大些,以便打开学生的思路。)
生:我想给校工刘爷爷说,他每天为我们打扫卫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
生:我想给老师说,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感动。
生:我想给妈妈说,她在家把我当作小公主,不让我做家务,令我不满。
生:我想对爸爸说,他在家限制我做开心的事,叫我失望。
生:我想对交警叔叔说,他在烈日中坚守岗位的高大的形象,让我至今难忘。
〔这个环节的设计,想让学生先确定说话的对象,再选择材料,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验证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
四、指名口述作文,集体评议。
1.在刚才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想想选择什么具体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内口述作文,相互评议。
3.老师在巡回指导的基础上,指名一个同学口述作文,然后集体评议。评议的重点,一是选择的事是否典型,二是能否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指名口述。
5.集体评议,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生: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了自己对爸爸做法不满的思想感情。
生:刚才这位同学把爸爸喝完酒回家后的神态描写地维妙维肖,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生:我想问一下,你对自己的爸爸在生活上,不能关心你,很不满,你对爸爸的工作了解多吗?
生:爸爸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地不够,如果你了解了爸爸的工作,说不定,看法会发生变化呢!
生:正像刚才的同学说的一样,如果写写你爸爸的工作,你不仅不会抱怨爸爸,还会为有这样一个爸爸而感到自豪呢。
6.经过评议,让同学们形成下面的共识,教师板书: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典型的事例要具体,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