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2刘邓大军渡黄河
6月30日夜刘邓急驶
渡河之前筹划
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小学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感悟人们喜获丰收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柿子、红灯笼、红叶、生字卡(柿子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呀?(相机板书:柿子,并教学“柿”。)
2、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仔细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相机板书:红灯笼,学习“笼”。)
3、今天我们要学习11课。柿子。请小朋友打开书56页。
二、学习韵文。
1、生自由试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3、师范读,注意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4、师领读,生跟读。
5、四人小组内组长带读,学生轮读。
6、小组展示读。
7、齐读。
8、出示“我和爷爷收柿子,笑脸映得红彤彤。”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棵”。
1)生试读——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你是怎样记住“棵”的?
3)你能用“棵”说一个词吗?
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学习“许多”时,让学生区别几根粉笔与几十根粉笔,进一步理解“许多”。
学习“落”时,可让学生自己表演红叶落下来。
三、活动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齐读字卡。
2、猜字游戏。
3、摘柿子游戏。
奖一个红柿子(卡片)。
4、小组竞赛,夺星大战。
出示词语卡,贴在黑板上,会用哪个词说话便摘下哪个卡片,读出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贴在柿子树上,(字朝里),让小朋友摘柿子。摘下来后要带大家读生字,组词语。读得好,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说得好,就给哪组加画五角星。比比哪组的星多。
小学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 ……此处隐藏11130个字……>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8)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板书:15六个馒头
宣布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小学语文教案14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同一个偏旁,位置不同,写法也不同。
2、写字板中书写生字,把字写得工整、美观,加深理解同一偏旁,位置不同,写法不同。
3、词语超市中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4、排列句子,训练学生语感。
5、阅读欣赏中体会人与人在一起生活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处的快乐。
6、语文活动,让学生的暑期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乱句重组。
3、语文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心、火、水、手、人”五个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说说这五个字对应的偏旁。
2、出示10个偏旁“尧、良”等10个偏旁。学生与上面的部首组合找朋友。
3、读读这些字,并给它们组词。
4、学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呢?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学生书写评价。
四、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学生自有认读,开火车认读。
2、读后说说你的发现。
3、齐读这些词语。
4、出示绿、红、黄三个字,你还能说出哪些课文中没有的这三种颜色的赐予。
5、出示蓝、黑和白,学生口头组词。
6、你还知道哪些些颜色的词语呢?
作业:
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排列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每一句话,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自己把这五句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清楚,然后再读一读。
3、指名让学生把排列好的句子朗读一遍,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排列。
4、朗读排列好的句子。
5、总结排列句子的方法。
二、阅读欣赏。
1、自由读文章。
2、指名朗读,看是否读的通顺、流利。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兔子先生”的主要内容。
4、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5、班级交流。
6、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语文生活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暑假吗?暑假你们准备怎样过呢?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你们准备怎么安排你们小组的暑假生活呢?
分小组拟定计划书。
暑假大行动()小队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活动安排:
5、分小队交流计划书。
6、小结:大家的活动真丰富,希望到时能把活动开展得有意义,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作业:
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15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