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填表格)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果实埋在地里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课件: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
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他希望我们要做花生那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可谓语重心长,他是来借花生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他想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十三段)(大屏幕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
理解“体面”的意思。体面:外表好看、美丽。
什么是只讲体面?(华而不实的人)
小组讨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四.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师总结:对!有句名言说得好,“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同样如此,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是仅仅就过时是否漏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的。并不是说桃子、苹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人各有特点,外在的美丽与朴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由美丽的内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罢,只有内在的美心灵的美,能够为人类,留下有益的营养才是真正的美丽。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这篇课文学完了,它让我们收到了很多启迪和教益,现在同学们明白,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了落华生这个笔名了吗?(华和花在古文里是通假字,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通用的)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我要向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掌声》一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两次掌声中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关爱,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人人要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这些道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经验不足,情感体验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掌声,以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
一、以两次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
课文第四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时,我先从重点段切入。开课时,我先问学生:课文中的掌声是谁给谁的?(板书:小英)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时候给的?随即出示第四自然段,分别划出两次掌声的有关语句,接着围绕第一次掌声,同学们在怎样的情况下给小英的?展开学习、讨论。首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13自然段,可以大声读、轻读、默读,也可与同桌合作读或边读边用笔圈圈划划。自学完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分组试讲,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回答。生:因为小英从小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一次演讲课,她很不愿意上台演讲,但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所以同学们要把掌声送给她。师:那么后来教室里又怎么会响起第二 ……此处隐藏5633个字……同学听。
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小朋友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学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学校,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你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考虑,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
八、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资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和欢乐。
3、教学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
三、课前准备
1、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想象节日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话: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谁能说说你的节日是怎样的呢?(节日是——————)该怎样把这种热闹欢乐的气氛写出来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景的——写大街的景象——写节日的大街景象)
2、学习多义字的据词定义。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就像春节时自己在大街上看到的景象一样。一边说一边矫正学生的发音。
重点是“摩托车、气氛、糖葫芦”的读音,喜气洋洋、高楼大厦、精心布置等词语要连读。
3)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如果碰到不理解的词和字,该怎么办?(查字典)但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意思,该怎样选择呢?读单元提示,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一部分一起查,一部分单独查。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变幻、人来人往、娱乐、应有尽有)
学生查字典——交流——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堂练习3、4
3、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后说一说节日的大街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齐读第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是全文的总起,二、三两段围绕它写的。
它是一个比喻句,揭示了“节日大街”的特点——彩色的、欢乐的。用欢乐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一、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题目《留心观察》,二是两段文字说明,三是两幅小插图。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说一说,也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善于观察的。
二、教学理念:
贴近生活,凸显生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体现听与说的多边和谐互动。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其与口语实践同构共生,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及勇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发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激发他们善于观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3、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己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五、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录音词带,歌曲词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明确交际内容。
1、(录音)龙龙:“文文,咱们每天上楼,可是你知道每段楼梯有多少阶吗?”文文:“这个,我没数过。那你知道咱们教学楼有多少窗户吗?从正面看。”龙龙:“啊!我也没观察过。小朋友我们俩啊,都是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你呢?你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说说吧!”
2、提问:听了文文和龙龙的活,你知道我们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要说什么了吗?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龙龙要送我们一首歌,我们一起听听吧!(录音)《上学歌》
1、交流上学路上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一路走过,我们到了学校,你听!(录音)《课间十分钟》
2、交流在校园里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请大家结合你观察到的提几个问题,考考你的同桌,看谁是平常最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
3、在其它地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多法并用,展示观察所得。
1、把你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
2、将画贴到黑板上,考一考,这都是哪些地方,什么事物?
3、评出“最善观察”奖
(四)回顾,开展活动。
(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能将周围的事物介绍得这么详细,真为你们高兴!
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今天这样,明天可能就变样了!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将这些变化及时地与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加油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9一、教学要求
1.能凭借三种图形想象,画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向别人说明自己拼画的内容和解答别人的询问,培养学生口语表述和互相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说明
本课的图画分两大部分,左边是三个图形,右边是由这三个图形画成的五幅图:树、山、太阳、葵花盘、火车。这是给学生作示范,同时也是启迪学生画出的东西。
三、教学建议
(一)教具准备
若干彩色的、大小不一的纸片。
(二)教学过程
1.认识图形
教师逐一出示纸片,让学生认识这三种图形。
2.以图激趣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由这三种图形画出的东西,并说说各画的是什么。
3.示范启迪
教师用准备好的几种纸片再拼画出2—3个图形,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
4.画画说说
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拼画画,画好一个,就同桌之间说说各自画的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比比谁画得又新又多。
5.交流评比
先在小组里评,小组推选出来的参加全班的交流。交流时要说清楚画的是什么,好在哪里,为什么要推选它,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和发表不同的意见。
6.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回家用彩色纸、布块等制作贴画,全班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