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5-08-14 19:22:33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刚执教的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它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课题七。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图片欣赏为主,体现出美术教材强调视觉感受的特点。使学生对民间艺术生动绚丽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热爱民间艺术,进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表现和他们实际生活相近或相联系等内容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2)增强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绘画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提问、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用自己的主观理解尝试进行欣赏和配色体验。

五、教学过程:

(序幕)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秧歌手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换一块手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老师的演示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本课。

2、图片欣赏:它们是民间艺术吗?为什么你一看就知道?

3、学生说初步的色彩感受。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色彩的特点)

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预备的过程,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

(一)分析色彩,知识巩固。

1、布老虎身上有哪些色彩?(师用油画棒在纸上示意)

2、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感受?(鲜艳)

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美术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掌握。

3、换其它的颜色会有同样的感受吗?红色系示意

4、这些颜色是平均分布的吗?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

5、如果我把主色换一下(在白描老虎身上涂色,蓝色为主调,可请学生帮忙涂色,调动兴趣,增强互动)比较这两只老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种配色都很鲜艳,但以暖色调为主色的更加热烈喜庆。(冷暖感受)

两次不同色彩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将专业知识形象化,更易于七年级学生的接受。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色,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它们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

6、简单了解布老虎的作用,内涵。

本课主要以色彩搭配为主,所以在民间艺术的内涵上并没有作过多的强调,这样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安排这一环节又让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品丰富的涵义。

7、欣赏图片,对知识进行印证。

布老虎是一个代表作品,它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呢?因而再次欣赏是对所归纳出来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印证,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二)家乡艺术,热爱乡土。

浠水布贴,请学生用所归纳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可能对浠水布贴并没有接触,但学习的本课后,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够对实物形成主观的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艺术品。

(三)色彩搭配,个人体验。

学生进行配色练习。

讲练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尝到绘制民间艺术品的乐趣,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合作完成,让学生的兴趣在配色活动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四)欣赏作品,总结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全班作品展示为主,让学生的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对同学的评价中也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也会更加自信。

2、猜:为什么民间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呢?

从大自然中获得直观感受:天之蓝草之绿花之红日之黄

让学生明白民间艺术的热烈淳朴均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3、欣赏梵高作品,比较其作品与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相同点。并思考为什么梵高也和民间艺人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

民间的,自然的才是世界的。大自然给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继而会使他们产生长久的兴趣,关注民间艺术品,热爱民间艺术品,传承民间艺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而这一拓展环节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学效果。

预期教学效果:

为实现有效教学,我在这一节课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试图构建能力的课堂。

2、试图构建交际的课堂。

3、试图构建自信的课堂。

4、试图构建兴趣的课堂。

我所试图构建的还有很多很多,但一堂美术课是无法将课标的理念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能让学生有备而来,让他们去搜集一些民间艺术品,可能会更好的实现本课目标。怎样结合当地素材来开展教学,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思考。

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我的课提出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来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 ……此处隐藏28328个字……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陶艺,是陶器艺术的简称,中国的陶瓷艺术要追溯到9000年前,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本色的泥土让学生有机会领略陶艺作品的那份质朴率真的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及悠久的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感到他的神秘色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思维以及创新的欲望。

因为这节课任务比较多,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网络课,希望在网络上提供一些在教室中难以实现的教学活动,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拓宽教材,做到学习资源多维化。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知目标

(1)让学生欣赏并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以及基本成型和装饰的方法。

(2)感受陶艺作品的艺术特征,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

2、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以及对艺术热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1)通过“好玩的陶艺”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手、眼、脑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

(2)充分享受陶艺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的创作自由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

难点:陶艺基本成型的方法。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问题驱动”的教学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采用有目的地、让学生由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教材随机选择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节课则让学生借助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习任务,广泛地收集有关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源,整合信息。

三、 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结合本课学习目标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以下六个段试:

激趣设疑——解疑——搜索——讨论——实践——评价

以下是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设疑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在轻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欣赏图片。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要问大家:

1、什么是陶艺?

2、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陶艺?

3、你了解陶艺吗?它们在生活中都应用到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

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古筝音乐的渲染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陶艺定义、起源、历史、应用。

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学生通过视频、网页搜索、掌握有关陶艺的制作过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艺有关的资料。

2、 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夹,把一些好的知识图片保存到文件夹中。

3、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交流。

4、 教师给出要搜索的重点问题:陶艺制作方法?过程?装饰方法?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的体现,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它还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

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问题:

1、 你收集的图片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完成的,如果是你来完成它,你会在加些什么方法。

2、 你在实践中打算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方法?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等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动手

实践练习

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实践。

这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运用网络上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到学有所用,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练习和创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评价

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

教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互评中,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谦虚,善于寻找自己缺点,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们要知道,只要我们敢于创新,我们的作品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自己就会创造一个奇迹!

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己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抄袭他人作品,样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品质。

四、媒体使用的原因

1、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

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直观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则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项。

2、教学媒体使用的原因

强调美术课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意识,在本节课中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另外本课中,中学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资源也能提供一些资源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五、 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就不同,仅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弄懂弄通新知识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交流,肯定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增强学生的信心。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评价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思想:

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自我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和信息,发挥网络优势,做到学有所用。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