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1 23:36: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 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 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 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3、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4、板书: 快 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3、 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记叙了小女孩儿卡特琳发现一只被抛弃的小海豹,把它抱回家喂养的故事。

课文按照“发现小海豹、抱回家、喂食、教游泳、学捕鱼”的顺序叙述。先讲卡特琳发现了小海豹;接着讲卡特琳得到爸爸的同意后将小海豹抱回了家;再讲卡特琳精心喂养小海豹,小海豹和卡特琳产生了感情;最后讲卡特琳教小海豹游泳、捕鱼。字里行间表达出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喜爱。

学习这篇课文要鼓励学生自读、多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上课先让学生交流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然后引出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很明晰,抓住“卡特琳为小海豹做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用小标题归纳。这样便于学生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

[参考资料]

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海豹是鳍足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种。其中有鼻子能膨胀的象海豹;头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体色斑驳的斑海豹;雄兽头上具有鸡冠状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为了获取海豹身上珍贵的皮毛,海豹几乎被人类灭绝。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规定禁捕或限量捕杀海豹。我国已经将海豹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荷兰北部沃登海区的海豹正面临着猎杀、海水污染和瘟热症的威胁。一位叫伦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伦地区建立起一个海豹养护所,积极投入营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养护所中生活着近千只海豹,约占当地海豹总量的20%。哈特女士还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出保护海豹生存环境的呼吁。她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当地海豹的命运,而且大大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

[教学难点]

理解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豹的资料以及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

2。你见过海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

蹒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

3。讨论交流。

(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清脉络

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

四、理解内容

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

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

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一)

发现小海豹

决定养小海豹

喂养小海豹

……此处隐藏7543个字……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