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5-08-13 21:29:30
幼儿教师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幼儿教师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1

今天上午,听了健康组的两堂行为跟进式研讨课。说实话,夏日炎炎,户外上健康课老师非常之辛苦,特别是担任健康教研组长的欢欣,身先士卒的参与到研讨课中,她和酸酸水果共同带来了非常新颖又很精彩的《大班健康活动——飞飞城》。

相同的课题,由于执教老师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处理,酸酸水果执教中将重点放在练习“快快飞和慢慢飞“的动作,并采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听指令练习和自由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一中“幼儿能控制身体的速度、强度来表现不同的飞行状态”的目的。

而欢欣是个很有想法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她请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飞行本领”表现出来,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又巧妙的活动了幼儿的身体;同时,由于感觉到原有的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比较简单,她又将音乐引入活动,让幼儿听音乐来判断飞行的“快和慢”,做出相应的动作;设计了闯关游戏,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同时巩固了快慢飞的技能;提供了一些教具,让幼儿练习合作飞等等。欢欣对课的想法很多,也给了我们这些的听课老师许多的启示。

细细想来,这两节课下来其实能代表两种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能紧扣活动的目标,运动量达到要求,活动的步骤也非常清楚,整个活动下来很顺。但总体觉得幼儿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时候听老师的指令来进行练习,如何让幼儿被动的“飞”变为主动的“飞”,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第二个活动,教师的想法很多,也能够将各个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为课所用,但唯一觉得的遗憾的是:有时候过多的环节设计,给予孩子过大的探索空间,反而会影响活动目标的达成。如何制定一个适合的目标,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达成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简单来说,第一个活动需要的是“加”,而第二个活动则需要“减”。

课后,我们全体听课的老师和执教老师在一起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讨论,大家积极的就两堂课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明天两位老师在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后,再次执教,相信经过“磨课”的她们的她们一定会感觉既辛苦又大有收获吧!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箩》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民间儿歌。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内容很有趣也很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边念、边唱、边玩,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儿歌《拍花箩》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二、 活动目标:

正因为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么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一边玩一边学,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为

1、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尝试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诵。

2、 感知儿歌内容的滑稽诙谐,同时复习1---10的数概念。

3、 有兴趣进行儿歌表演,为游戏活动作准备。

重点:在学说、表演儿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这首民间儿歌的趣味性。

难点:儿歌内容的顺序和较难掌握的节奏(如抬着大花瓣儿呀)。

三、活动准备:

1、 丰富幼儿有关经验:招牌及其动作。

2、 数字卡片1—10及相关的形象图片10张。

四、活动设计: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示范表演儿歌"拍花箩",激发起他们学儿歌的兴趣。

这首儿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

在老师示范表演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对儿歌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呢"使孩子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回忆了儿歌的内容。尤其是几个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像"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掌握。难点自然地解决了。

(二)借助图片和动作学习儿歌,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并且掌握儿歌内容。

首先学习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在于后半句。但是借助图片和动作来记忆,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加上动作说)

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拍手的动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变快,后来熟悉后可以对拍,为后面两人的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在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习当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

在对儿歌的内容非常熟悉以后,开始指导孩子分组对诵练习。

(三)引导孩子加上动作,体会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组对诵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说一组欣赏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是怎样说的。然后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结伴进行儿歌游戏。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经典的小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游戏法是活动中的主要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体验出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体验到了这种趣味歌谣的独特魅力!

……此处隐藏2091个字……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 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

以游戏的

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 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幼儿教师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